紹鋁合金表面噴漆的工藝流程
鋁合金表面噴漆是提升其美觀性與防護性的重要工藝,通過一系列步驟確保漆層牢固附著且效果良好。以下為你詳細介紹鋁合金表面噴漆的工藝流程:
工件預處理
脫脂除油:鋁合金工件表面通常會有油污、油脂等污染物,需進行脫脂處理。一般使用堿性脫脂劑或專用的鋁合金脫脂劑,將工件浸泡在脫脂液中一段時間,或采用噴淋脫脂的方式,使脫脂劑與油污充分接觸,從而去除油污。之后用清水將工件徹底沖洗干凈,確保無脫脂劑殘留。
表面清理:脫脂后,若鋁合金表面存在氧化膜、銹跡或其他雜質,需進一步清理。可采用化學方法,如使用酸性溶液進行酸洗,去除氧化膜;也可采用機械方法,如砂紙打磨、噴砂處理等,使表面變得粗糙,增加油漆的附著力。噴砂處理時,通常選用合適粒徑的砂粒,在一定壓力下對鋁合金表面進行噴射,以達到理想的表面粗糙度。處理后再次用清水沖洗并干燥,防止水分殘留導致生銹。
底材處理
化學轉化處理:為進一步提高油漆與鋁合金表面的結合力,常進行化學轉化處理,如鉻化、無鉻鈍化等。鉻化處理能在鋁合金表面形成一層極薄的鉻酸鹽轉化膜,增強耐腐蝕性和附著力,但由于鉻化物有毒,目前無鉻鈍化處理應用越來越廣泛。無鉻鈍化通過特定的化學藥劑在鋁合金表面形成鈍化膜,起到類似的作用。處理后需進行水洗和干燥。
噴涂底漆:選擇與鋁合金材質和后續面漆相匹配的底漆,如環氧底漆、丙烯酸底漆等。使用噴槍進行噴涂,調整噴槍壓力、距離和角度,使底漆均勻地覆蓋在鋁合金表面。噴槍壓力一般控制在 0.3 - 0.5MPa,噴槍與工件距離保持在 15 - 25cm,角度約為 90°。噴涂厚度根據底漆種類和要求而定,一般為 10 - 20μm。噴涂后,將工件送入干燥設備中,按照底漆的干燥條件進行干燥,如在一定溫度下干燥一定時間,使底漆充分固化。
面漆噴涂
面漆調配:根據所需的顏色和性能要求,選擇合適的面漆,并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調配。注意調配比例要準確,攪拌均勻,必要時可進行過濾,去除雜質,確保面漆質量。
噴涂操作:采用與底漆噴涂類似的方法進行面漆噴涂。一般需噴涂 2 - 3 層,每層之間需有一定的干燥間隔時間。一層面漆干燥后,可進行適當打磨,使表面平整,再噴涂下一層。每層面漆的噴涂厚度控制在 15 - 25μm 左右,總厚度約為 30 - 60μm。噴涂過程中要注意避免流掛、漏噴、氣泡等缺陷,保持噴槍移動速度均勻。
干燥固化
面漆噴涂完成后,將鋁合金工件送入烘干設備或在適宜的環境中自然干燥。烘干溫度和時間根據面漆的種類和性能要求而定,一般溫度在 60 - 150℃之間,時間為 30 分鐘至數小時不等。自然干燥則需在通風良好、溫度適宜(15 - 25℃)、濕度適中(相對濕度 50% - 70%)的環境下進行,干燥時間較長,可能需要 1 - 3 天。在干燥固化過程中,要確保工件不受外界污染和碰撞,待漆膜完全固化后,鋁合金表面噴漆工藝完成。
質量檢驗
對噴漆后的鋁合金工件進行質量檢驗,檢查漆膜的外觀質量,如是否平整、光滑,有無色差、流痕、氣泡等缺陷;檢測漆膜的厚度、硬度、附著力等性能指標,確保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。若發現質量問題,需及時進行修補或重新噴漆處理。
返回列表